增速转正难掩日本经济前景低迷
日本内阁府近日公布统计数据显示,扣除物价变动因素后,2023年一季度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
日本内阁府近日公布统计数据显示,扣除物价变动因素后,2023年一季度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0.4%,折算成年率为增长1.6%,高于市场预期的0.8%,时隔三个季度后再次实现正增长。与实际生活感受相近的名义GDP按年率换算为570万亿日元,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环比增长1.7%。然而,经济增速转正仍难掩低迷的经济前景。
【资料图】
日本经济再生担当大臣后藤茂之称,数据显示经济正持续缓慢复苏。据日本媒体分析,日本一季度实现经济正增长,主要得益于此前由于新冠疫情而受限的经济活动重启,居民外出就餐和旅游等服务需求保持坚挺。此外,政府出台高物价对策、工资涨幅提高、入境需求扩大等也一定程度助推了个人消费。在实际GDP中,个人消费比上一季度增长0.6%,设备投资增长0.9%,均为经济正增长作出了贡献。因入境游客数量急剧增加,服务出口保持坚挺。由于对海外经济减速的担忧增强,半导体等需求趋缓,出口下降4.2%。疫苗等需求降低,进口降低2.3%。
从GDP贡献度看,个人消费和设备投资等内需贡献0.7个百分点,而外需为负0.3个百分点。与个人消费、家庭经济活动的稳健发展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难以享受个人消费优惠政策的制造业表现相对疲软。日本央行数据统计,2023年一季度日本实际出口指数下降3.3%,从矿工业生产数据看,2023年一季度同比下降1.8%,连续两季度负增长。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超出预期的内需良好和超出预期的外需不振的组合是日本经济的显著特征,也是当前和今后日本经济趋势的鲜明体现。
当前,由于入境政策不断放开,观光立国计划持续推进,未来一段时期日本入境需求将继续增加;春季劳资谈判(“春斗”)工资上涨超出预期,为进一步扩大内需创造条件;此外,随着中国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经济复苏带动效果进一步凸显,大幅减少的出口可能恢复稳定,这些因素有望带动日本GDP增长。
虽然有这些积极因素,但是日本经济学界认为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形势并不明朗,日本经济复苏难言乐观。
首先,入境需求对GDP的提振效果可能逐季衰减,预计10月份至12月份对GDP贡献率将仅剩余0.6%左右。
其次,高通胀致使家庭收入缩水,影响复苏前景。去年以来,由于进口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并持续向下游传导,日本通胀水平不断攀升。日本总务省5月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4月份去除生鲜食品后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4.8,同比上升3.4%,连续20个月同比上升。截至3月份,实际工资上涨率(名义工资上涨率减去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率)连续12个月为负值,极大抑制了消费者信心,影响家庭购买力,或导致消费停滞。目前,日本央行政策调整前景不明,何时形成稳定的物价目标仍是未知数。
雪上加霜的是,日本政府日前批准了东京电力公司等七大电力公司上调电费的申请,6月份,居民用电价格预计将大幅度上调,居民生活将进一步承压。
再次,应对政策实际效果难料。三菱UFJ调查咨询公司首席研究员小林真一郎表示,政府曾估算去年的大型经济对策对实际GDP的拉动效果为4.6%左右,但实际效果远未达到预期,今年形势预计更加严峻。以内需为中心的稳定动向将会持续下去,但由于6月份电费上涨抑制消费以及海外经济的减速,“经济恢复的步伐可能会变得沉重”。
日本经济学界认为,来自海外的正式考验将在下半年显现。4月份欧元区制造业景气状况再创疫情后新低,美欧货币紧缩措施影响企业活动信心,美国债务上限问题悬而未决,世界出口环境或面临整体恶化。如此一来,日本经济仅凭借并不稳健的个人和家庭消费恐将“孤木难支”。
陈益彤(来源:经济日报)
陈益彤
标签:
日本内阁府近日公布统计数据显示,扣除物价变动因素后,2023年一季度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
05月23日,中信证券被沪股通减持456 29万股,最新持股量为5 46亿股,占公司A股总股本的4 48%。
有没有可能回到火箭与哈登重聚?贝弗利:非常有可能,火箭,美国篮球,詹姆斯·哈登,国际篮球赛事,奥林匹克...
USB-C和Lightning有哪些区别?,苹果,速度,显示器,固态硬盘,笔记本电脑,usb-c,lightning
1、有补肾。2、固肾的作用。3、别吃掉。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1、机场大巴发车时间:每30分钟一班,票价10元。2、上行:三屯碑-动物园-胜利路-新华南路-团结路
1、欲望号快车无删减完整版百度云:pan baidu com s 1o60pyLs。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
5月23日,网易旗下游戏《率土之滨》发布微博称,“法院一审判决《三国志·战略版》构成著作权侵权,判令...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3日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 2万亿
阿里云智能已开始进行组织岗位和人员优化,整体比例约7%,补偿标准为N+1+1。一位阿里云智能内部人士透露: "每